旁流綜合水處理器是循環水系統(包括冷凍水系統)中常用的水質穩定設備,其核心是通過 “旁流處理”(取系統總循環水量的 2%-5% 進行專項處理后回流)實現高效、節能的水質控制。在循環冷凍水系統中,其應用主要圍繞解決系統常見的結垢、腐蝕、微生物滋生及懸浮物污染等問題,具體如下:
一、循環冷凍水系統的核心痛點
循環冷凍水系統(如中央空調冷凍水、工業冷凍機組)的水溫通常在 7-12℃,水流速較慢,且需長期密閉循環,易出現以下問題:
- 結垢風險:補充水帶入的鈣、鎂離子,或系統泄漏引入的雜質,在換熱器表面濃縮后可能形成水垢(盡管水溫低,但若水質硬度高或蒸發濃縮,仍可能結垢),導致傳熱效率下降、能耗升高。
- 腐蝕問題:水中溶解氧、微生物代謝產物(如有機酸)會加速管道(碳鋼、銅材等)腐蝕,產生鐵銹、銅綠等腐蝕產物,進一步堵塞管路。
- 微生物滋生:低溫環境適合軍團菌、藻類、真菌等微生物繁殖,形成生物粘泥,附著在換熱器表面阻礙傳熱,甚至引發健康風險(如軍團病)。
- 懸浮物污染:系統補水或管道銹蝕會帶入泥沙、膠體等懸浮物,長期積累會堵塞過濾器或換熱器流道。
二、旁流綜合水處理器的核心功能與應用機制
旁流綜合水處理器通常整合了過濾、防垢除垢、殺菌滅藻、防腐等多功能,針對冷凍水系統痛點精準處理:
1. 過濾凈化:去除懸浮物,防止堵塞
處理器內置高精度過濾組件(如不銹鋼濾網、疊片過濾器等),通過旁流管路截留水中的泥沙、腐蝕產物、生物粘泥等懸浮物(粒徑通常可控制在 5-50μm),避免其進入換熱器流道造成堵塞。
- 優勢:相比全流量過濾,旁流過濾僅處理部分水流,能耗低(無需承受系統全壓),且可通過自動反沖洗(定時或差壓控制)減少人工維護。
2. 防垢除垢:抑制水垢生成,剝離老垢
通過物理或化學輔助方式破壞水垢形成條件:
- 物理法:主流技術為 “高頻電磁場” 或 “超聲波”—— 水分子在高頻作用下極性增強,使鈣、鎂離子難以結合形成硬垢(更易形成松散的軟垢,隨水流被過濾去除);同時,電磁場可使已有老垢的晶體結構破壞,逐步剝離脫落。
- 適配性:冷凍水水溫低,化學藥劑(如阻垢劑)溶解度下降,物理法更高效且無二次污染(避免藥劑殘留影響水質)。
3. 殺菌滅藻:控制微生物,預防生物污染
針對冷凍水易滋生軍團菌等問題,處理器通常集成紫外線殺菌、電解殺菌或臭氧協同技術:
- 紫外線:通過 254nm 波長紫外線破壞微生物 DNA,高效殺滅細菌、病毒(包括軍團菌),無化學殘留。
- 電解殺菌:通過電極電解產生次氯酸、羥基自由基等強氧化物質,持續殺滅微生物并抑制生物粘泥生成。
- 優勢:避免傳統氯系藥劑在低溫下殺菌效率下降、且易與管道反應生成腐蝕產物的問題。
4. 防腐保護:延緩管道與設備腐蝕
通過多重機制減少腐蝕:
- 去除懸浮物和生物粘泥,避免其附著在金屬表面形成 “差異腐蝕電池”;
- 物理場(如電磁場)可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(氧化膜或極化膜),阻礙氧和腐蝕性離子與金屬接觸;
- 降低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有機酸濃度,減少化學腐蝕。
三、在循環冷凍水中的應用優勢
- 節能高效:旁流處理僅需系統 2%-5% 的流量,能耗遠低于全流量處理設備;同時,減少結垢和堵塞可降低換熱器熱阻,使冷凍機組 COP(能效比)提升 5%-15%。
- 減少化學藥劑依賴:以物理法為主,降低阻垢劑、殺菌劑的用量(甚至完全替代),避免藥劑對系統材質的腐蝕及排放污染,符合環保要求。
- 延長設備壽命:減少結垢、腐蝕和堵塞,可延長管道、換熱器、水泵等設備的使用壽命(通常延長 3-5 年),降低更換成本。
- 維護簡便:自動反沖洗、智能控制(如 PLC 聯動系統),減少人工巡檢和清洗頻率(傳統系統需每 3-6 個月酸洗一次,使用處理器后可延長至 1-2 年)。
四、應用注意事項
- 旁流量設計:需根據系統總循環水量、水質污染程度(如懸浮物濃度、硬度)確定旁流量(通常取 2%-5%),過小則處理不徹底,過大則能耗升高。
- 與系統匹配:需根據冷凍水系統壓力(通常 0.3-1.0MPa)、水溫(避免低于 5℃影響部分組件壽命)、材質(如銅質換熱器需避免強氧化殺菌方式過度使用)選擇適配型號。
- 定期維護:過濾組件需定期檢查(反沖洗是否正常),殺菌模塊(如紫外線燈管)需按壽命更換(通常 8000-10000 小時),確保處理效果。
總結
旁流綜合水處理器通過 “多功能一體化 + 旁流節能” 模式,有效解決循環冷凍水系統的結垢、腐蝕、微生物污染等問題,尤其適合對環保要求高、維護成本敏感的場景(如大型中央空調、精密工業冷凍系統),是實現系統長期穩定、高效運行的關鍵設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