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凝器膠球清洗裝置的10條操作事項
作者:江陰市嘉一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瀏覽量:118次時間:2025-08-22 16:16
冷凝器膠球清洗裝置是維持冷凝器換熱效率、防止管束結垢的關鍵設備,操作需遵循規范流程,避免設備損壞或清洗失效。以下是 10 條核心操作事項,覆蓋 “操作前 - 運行中 - 停機后” 全流程:

啟動前需全面排查裝置核心部件,避免帶故障運行:
-
檢查膠球數量與質量:膠球填充量需達到膠球罐容積的 1/3~2/3(具體按設備說明書),同時剔除破損、變形、老化的膠球(彈性不足會導致清洗失效,破損膠球可能堵塞管束);
-
檢查管路與閥門:確認膠球循環管路(入口閥、出口閥、收球網閥)、排污閥處于關閉狀態,補水管路閥門完好,無泄漏或卡滯;
-
檢查動力與控制系統:膠球泵、電機、控制柜指示燈正常,壓力傳感器、流量計(若有)校準無誤,緊急停機按鈕功能有效。
膠球直徑需與冷凝器管束內徑精準匹配,這是清洗效果的核心前提:
-
通常膠球直徑應比管束內徑大1~3mm(如管束內徑 20mm,選 21~23mm 膠球),確保膠球通過管束時能緊密貼合管壁,有效剝離污垢;
-
禁止混用不同規格膠球(如部分用大球、部分用小球),避免大球卡滯管束、小球清洗不徹底。
初次啟動或檢修后,膠球循環管路內易積存空氣,需先排氣再運行:
-
打開膠球罐頂部的排氣閥,緩慢開啟補水管路閥門,向罐內注水至液位達到刻度線(通常為罐高的 2/3),待排氣閥連續出水無氣泡后,關閉排氣閥和補水管閥;
-
若不排氣,空氣會導致膠球泵 “空轉”,損壞機械密封,同時破壞膠球循環流場,導致清洗失效。
啟動時需保障冷凝器內已有穩定水流,避免膠球滯留:
-
先開啟冷凝器的循環水進出口閥,確保循環水正常流動(通過進出口壓力表確認壓力穩定,通常壓差需符合設備設計值);
-
再開啟膠球罐的進出口閥、收球網的 “運行位” 閥門;
-
最后啟動膠球泵,觀察控制柜上的電流、壓力顯示,確認泵運行平穩(無異常噪音、振動)。
運行期間需每 30~60 分鐘檢查一次參數,及時發現異常:
-
壓力參數:膠球泵出口壓力(通常 0.2~0.4MPa,需低于冷凝器設計壓力)、冷凝器進出口壓差(若壓差明顯增大,可能是膠球卡滯或管束結垢嚴重);
-
膠球回收率:通過收球網觀察窗查看膠球回收情況,正常回收率應≥95%;若回收率低于 90%,需立即停機排查(可能是膠球破損流失、收球網堵塞或管路泄漏);
-
電流與噪音:膠球泵電流需在額定范圍內,若電流驟升或出現 “異音”,可能是泵內進入雜質或軸承磨損,需停機檢修。
根據水質與結垢情況設定清洗參數,防止損傷管束:
-
單次清洗時間通常為30~60 分鐘(具體按結垢程度調整,水質差、結垢快時可適當延長,但不超過 90 分鐘);
-
清洗頻率:一般每周 1~2 次,若循環水硬度高(如總硬度>300mg/L)或冷凝器換熱效率下降(如真空度降低、冷凝溫度升高),可增加至每日 1 次;
-
禁止 24 小時連續清洗,過度摩擦會磨損管束內壁防腐層,反而加速結垢。
停機操作需避免膠球堆積或水錘沖擊:
-
先關閉膠球泵,待泵完全停轉后,關閉膠球罐進出口閥;
-
打開膠球罐底部的排污閥,將罐內積水與膠球一同排入收球筐(需提前放置濾網,防止膠球流失);
-
最后關閉冷凝器循環水進出口閥(若系統需持續運行,可跳過此步,但需關閉收球網 “運行位” 閥,切換至 “旁通位”)。
每次清洗后需對膠球和收球網進行維護:
-
膠球清潔:將回收的膠球用清水沖洗干凈,去除表面附著的污垢,晾干后檢查彈性,破損率超過 10% 時需整體更換;
-
收球網清潔:打開收球網的排污口,用高壓水槍沖洗網面(壓力≤0.3MPa),清除截留的雜質、碎屑,防止網孔堵塞影響下次回收。
若運行中出現 “膠球卡滯”(如壓差驟升、回收率驟降),需按以下步驟處理:
-
立即停機,關閉膠球泵和膠球罐進出口閥;
-
打開冷凝器管束的 “反沖洗閥”,通入低壓水(壓力 0.1~0.2MPa)反向沖洗,嘗試將卡滯的膠球沖至收球網;
-
若反沖洗無效,需拆解管束端蓋,人工取出膠球(禁止強行啟動膠球泵 “通球”,避免管束變形或泵體損壞)。
-
操作人員需熟悉設備說明書,經培訓合格后上崗,禁止無證或違規操作;
-
操作時需佩戴防護手套、護目鏡(防止管路泄漏噴水傷人),高空檢查(如冷凝器頂部排氣)需系安全帶;
-
定期開展應急演練(如膠球泵漏水、電機過載),確保能快速切斷電源、隔離設備,避免事故擴大。